#人文游
前门,两个字,蕴含着太多的历史和语音陷阱。它曾逼迫我与大学室友展开“殊死”搏斗——两个东北姑娘,还一个河北枣强县的,如很多外地人一样,她们在北京的地名儿化音上自由增减。同时,很多外地人一提起北京话,第一感觉就是儿化音多,而我这种干仗性格的,总会特欠地上去说,不对!
儿化音其实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尤其是东北绝对比北京加的多。北京的儿化音不在量,而在质,即对的位置,不应该加的加了,该加的没加,一个字就会暴露全部。而前门、东直门、西直门、永定门、德胜门等等,都不能加儿化音,当时我记得同学说前门儿的时候,我说还后门儿呢。虽然没骂我,估计会恨我一辈子。而现在,我与大学同学的联系也是飘渺得像天上的乌云。
前门给我的条件反射,更多的是二姨家,二姨从姥姥家出嫁后一直到九几年才从前门的胡同里搬到楼房。几岁时的隐约印象,前门的胡同很窄有些破旧,记忆中只有一两张剪影,我在昏暗的老房子的这屋跑到那屋,看着发棕色的床、酒柜、大衣柜.....没记错的话08年,二姨又带着我们回到那条胡同,走在她熟悉的小路上,却不再找得回家的亲切,左右皆是脏乱的窝棚,前后见不到一个土著居民。推开老房子的院门,自己仿佛是个闯入者。有点儿心伤,就去喝那家老店的炒肝儿,店员和来喝炒肝儿的所幸还都是老居民。那年,前门商业街正在整修,像包着纱布的头,等待拆开的一天,外边儿的人从纱布的窟窿眼儿看里头,里头还没有长好。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迷恋着一段“北京不眠夜”的片花儿,杨晨的,不仅是他的嗓音和垫乐,懂我的发小儿自然知道其中所描述的情境,字字拓印着那些如白驹过隙的日子:
我是听着北京站的钟声长大的站在钟楼
望密密如麻的胡同
忙碌上班的老居民
间或迎着朝霞的一群鸽哨
胡同的房顶起伏着我的人生
胡同的墙壁斑驳着我的童年
胡同的野藤攀爬着我的思念
胡同的枣树生长着我的爱恋
胡同的小院座落着我的永远
那斑驳残缺的琉璃瓦
那早已经落了漆的朱红大门
旧砖墙上的青苔
行人骑车过成了虚影
与墙上的涂鸦一动一静
老花市上头条 中头条 下头条
姥爷数了无数遍的子丑寅卯
房顶黄黄的楞从头顶飞过的鸽子
东屋的小哥哥
谁又和谁在那胡同口无奈说再见
谁为谁红了双眼
谁为谁四合院里夜夜失眠
谁滚滚红尘里爱得处境艰难
行人骑车过 成了虚影
与墙上的涂鸦一动一静
在大家对前门商业街的改造失败之说争论之时,去年大栅栏西边沿线的铁树斜街“壹勺子糖”的出现,震散了灰尘,让尘封的前门焕发了国际的影响,也许说这一家店有些过激,就拿它说个事儿吧。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等周边几条胡同,开始有不错的设计感店进驻,情调、水准、文化氛围高于五道营,当然就不必说南锣了。我喜欢那些有脾气的店,得有那种“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的气焰。而非声名深入千家万户的连锁大店,即便你的营业面积大过足球场,你的大厨是哪儿传人,你的食材多么漂洋过海,我都不留心的一丝位置给你。恰恰在这个充满了老北京韵味和童年记忆的地方,汇聚着一个又一个大小姐、公子哥儿似的小店。如著名的米念,一顿饭提前两天预订的私厨,如自由撰稿人邢娜创办的模范书局等,都值得一看。
落笔的抉择是痛苦的,我爱这条像06年的南锣一样美好的胡同,又生怕加速它的人头攒动,那样我就又少了一个可以遛弯儿的小路。可臭显摆的心藏不住,阔别一年半再探杨梅竹斜街,她已经从一个黄毛小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待嫁娇娘。那就当它是一场梦话,我不当真,你忘了它。
人口密集,结构复杂,去一个有熟人的地方心里总是踏实很多,去他家突然袭击也是我们一大乐趣,姐们儿曾趁他醉酒熟睡,偷过他家冰箱里的蛋糕。
我爱逛的这条街在大栅栏西北,东北西南走向的杨梅竹斜街,是一条古来有名的文化街,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大众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中正书局、环球书局、中华印书局都在这条街上。
乾隆时期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邸,湖笔大师戴月轩、京剧武生杨派艺术创始人杨小楼、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故居都在这儿,据说沈从文就是在这里的会馆,忍受着没有取暖设备的寒冬,写下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著作。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等名人多次来到这条街上当时的高级商业娱乐场所青云阁,饮酒作乐。
如今这条比胡同宽比大街窄的小路,虽往昔已去,却在文物保护复苏项目的改造下,呈现出当代的文化风貌。两旁以文创商业为主,夹杂着本地居民的小营生,街坊安逸生活来来往往,民国范儿的建筑,商业气氛恰到好处,走在其间,是走在当地人的生活里,而不是生硬古板的购物场所,路人也有了融入感。
我特别爱跟陌生的土著大爷大哥聊天儿,潮东曾经说过“北京人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没错儿,他们天生就能从夏天怎么逮蛐蛐儿,聊到牛郎织女挑挑子星(其实是猎户星座的腰带)。照片里这个大哥在自家门前摆摊儿卖小人儿书,看我走过来,就给我讲“这些是老的,那些是新印的”。
我听了接道:“别卖啊多珍贵留着吧,可惜了儿的!”老板调侃:“先卖了吃饱饭才行啊,你拿着相机不愁吃穿……”虽然是陌生人,但这就是北京爷们儿说话的方式,有时是讽刺,是自嘲,也是北京方言的幽默一种。
【模范书局】
也许很多事都有共同的轨迹,书也一样,被电子冲击,也终会回归可以触碰的质感。在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近些年,一些民间书店却意外走红,与其说逆流而上,不如说纸质书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和独特的神韵,走红是必然更是大势所趋。爱书之人对纸张颜色、厚度、装订方式、触摸感,纸质摩擦力平滑度都有自己的要求,我就接受不了大杂志的光滑。
我去过京郊僻静处的篱苑书屋,黄山村舍间的碧山书局,与环境有机结合又互不吞噬,独立又融合,是一种难喻之美,这就是人为的自然艺术。杨梅竹斜街也有一家,低调得大名鼎鼎的模范书局。
由煮雨山房的创始人,著名诗人、设计师及古籍收藏家姜寻设计改造,及爱人资深媒体人@邢娜 打理创办的模范书局,曾是民国时期“生”报社、“彝宝斋南文具店”旧址,毗邻的西侧为“纯记”、“公记”铅字局旧址。多年来这栋民国式灰砖楼一直作为民居,在姜寻的设计保护下不动一分一毫,老门板当地板,甚至舍不得在老房梁上钉一个钉子,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活字为“模”,盛器为“范”,2014年9月26号,这个集图书收藏售卖、展陈沙龙、雕版展演,文创产品、品味手冲咖啡、特选红茶为一体的书局,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厚重,正式开门迎客。 店内布满民国年间的家具陈设、文玩古董,一排排多彩的书脊,那些泛了黄的封面,文字美得从书皮儿溢了出来。出售的书籍大都难觅二处,典藏级大部头艺术全集,古籍孤本,老板两口子从日本背回来的书,浮世绘、昭和时代中古画册,珍藏版台湾小说,本已珍贵的名著,居然还是签名版,书局自己也出品关于古籍、手装书等的书籍物品......多种北京文化书籍被摆在显眼位置,相较于高冷书的昂贵,这些是很值得带一本细细品读的。
多数人只知道书店的前厅,其实还有个后院和二楼,那是主人的藏书阁和雕版印刷的展示间,老板姜寻是文津雕版博物馆常务馆长,对古雕版收藏研究颇有造诣,也是国内收藏古雕版最多的收藏家。平日在书局的南楼二楼有精通雕版工艺的民间艺人在那里工作,展示。
北楼二层则是一个私密的咖啡茶室,只对书局的会员开放,而成为会员只有一个门槛,那就是消费过万。乍听起来买一万的书好似很多,想一想店内的书动辄两三万的套装也就很容易做到了。
我不懂书也不懂收藏,只是进去熏一熏就被勾引得魂不守舍。
模范书局不是简单的怀旧,人们需要民国的文艺,也需要民办书店,更需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真心希望姜寻、邢娜这对神仙眷侣所坚持的这份事业和热忱,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好地回报,成为大陆的诚品,中国的“模范”。
【吱音】
生活中,用摩卡、太妃糖来表达“棕”,通过唤醒色彩的味蕾,我们仿佛可以品味出棕色的不同色阶。 好奇心,想象力,都是可贵的感官。启动丰富的感官,平凡的一切,便会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童心未泯的设计会心一笑的共鸣,这便是吱音想要带给你的一抹纯真的色彩。
吱音
路过这家家具店时,如果不是色盲和恰巧讨厌里边的颜色,你不可能想停在门外。在翻阅了产品介绍和淘宝店后得知,这是源于上海的设计品牌,主要针对中小户型的需求,却有着亲民的价格。的确,我就是被门口的糖果蓝色沙发吸引,亮丽沉静又活泼,它的名字叫抽屉沙发,座位下边有个大抽屉,这样更好地利用了隐藏的细碎空间。将极简主义和中式传统家具完美结合,没有花哨的材料和繁复零件,一眼望去,心静如水。
美好气质的店员欣然接受我们想拍照的请求,并且不明白为什么不行。其实我们经常带相机出门,看到喜欢的就想拍下来,却频频遭到各种礼貌阻拦和勒令停止,尤其是设计类的内容我理解。如果不是特别好看已疲于被拒绝而不想开口征求意见了。
吱音
吱音
吱音
日出梳妆台/书桌
【渔芙南】(现在已经搬到了白塔寺)
这家餐厅在我的探店备选里躺了一年半,起初是看邢娜对其赞赏有加才如此心痒。
由湖南籍的设计师左太明夫妇操刀改建这间年久失修的老屋,65平米的迷你房子呈现出简约不简单的空间感受,狭长不逼仄,二层居然还腾出了一间包房。
菜单简单明了,几道小菜几道米粉。
擂辣椒皮蛋的食材与调味料互相渗透,每一味多一分则嫌多,少一分则嫌少。
看似苍白的三鲜粉,实则滋味十足,骨汤香浓,粉质适中,无可挑剔。干拌的卤粉也别有一番风味。
卤猪耳的料汁会引得人一口接一口。
我要是住在附近,就把这儿当食堂,美好的性价比,美好的食物,味觉、嗅觉、视觉同时得到满足,唯一不满足的是听觉,太吵了,客人说话自己听得见得了,想想身边还有其他需要交谈的人。
如果不预订,饭点儿来至少等1个小时,比如我,给你们现身说法。
【生活室咖啡 Living Room Coffee】
这家Living Room Coffee并不在杨梅竹斜街上,而是从渔芙南往北走一点点的炭儿胡同23号,一座平房院子用玻璃封起来,保留了建筑本身的结构和色彩。
生活美学在咖啡馆儿里处处可见。
吊兰是我家从小至今都保留的,在家里盆花儿不减的基础上,现在也学着制作干花摆放,把收集多年的迷你收藏拿出来做装饰,旧貌变新颜,也许只是一个小角落的改变,也增加了家里的生活美感。
家看多了就会有审美疲劳和审丑疲劳,就会变得懒惰,变得苟且,得过且过,任凭写字台的书堆得老高,化妆品的瓶瓶罐罐再挤不下一支唇膏。当我旅游住精品酒店和设计民宿时,我才恍然悟到,这些年我贪恋唯美小店的原因,只是因为爱它的环境,从不在意吃的好不好。也许空气也有味道,只是我们的嗅细胞疲劳。
行走,驻足,短暂停留,在一个喜欢的安静的地方,点一杯可爱的棉花糖babyccino,与好友互不理睬,静默不语,数着时钟滴答,这才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铃木食堂】
对于铃木食堂的了解并不多,第一家店开在了南锣鼓巷这个越发妖艳的风骚之地,想当年我入此行两年之时,还在某官微上着重推荐过它家。而今对它的了解,也之能从其他媒体的报道得知背后的原委。老板娘周宁@铃木兔子 和爱人@食堂里的朱老板 朱迪都是北京人,周宁从小儿学习美术设计,后来去日本留学后回国,与当时以开咖啡馆的朱迪相识,他们与铃木先生一起创建了“铃木食堂”。前门杨梅竹斜街古老的胡同里的这家是第四家店了,从斜街的洞口走进去没两步就可以在中式的建筑中用眼睛拔出左手边那座起尖的带有东洋风情的木质房子。在巨大的屏风门后面,便是等着我光顾的大小姐。
这里没有一般印象中日料的鱼生一类,而是日本食堂常见的咖喱,盖饭,汉堡肉饼……两个女孩儿,食量偏小,点了两个套餐。牛肉咖喱套餐,定食55。米饭和牛肉都不多,吃完也还正好。要让咖喱的汤汁完全包裹米饭,相亲相爱地吃下去才最美。
鸡肉丸子味噌汤,定食63,包含一碗米饭、一小碗沙拉、一叠小咸菜、一杯饮料。非套餐50。
【有种房子】
这间像超级玛丽一样可爱的二层小红砖房,是从钱粮胡同搬来的“58号植物店”,由两个87年学艺术的北京姑娘开设,售卖DIY多肉植物,号称“最文艺的植物设计顾问+最好玩的零基础艺术课程+最自然的心灵疗愈活动”。
我来的这天没有开门,希望下次能进去看看。
【素园茶事】
一家低调的茶舍,喜欢它从门口摆放的小罐罐开始,国内外见到就买,家里没地儿搁也买。除了品茶以外,店内还售卖陶瓷茶具、岩茶普洱等种类的茶叶、棉麻制品的服装和多肉植物。
其实最让人舒服的是,店员并不对每个客人打招呼盯着你,给客人自由的空间,茶舍本身就是放慢脚步放松身心的地方,寻自在。因为我经常进服装店被人跟,一个劲儿跟你说这说那,我会扭头儿就走,再不回来。
【济安斋咖啡书吧】
这是一家有400多年历史的“老店”,从大名鼎鼎卖狗皮膏药的济安堂药店,到后来的济安堂书店,到如今的咖啡书吧,有露台,有露天位,是泛着书香的咖啡馆,也是北京第一家家庭博物馆。
【茶聊记】
一个北京帅哥开的卖手工茶具和品茶的二层小楼。
【ubi gallery】
杨梅竹斜街进驻的第一家创意店铺,经营陶器、摆件、手工饰品等。
【尘】
这家是在素园茶事旁边的狭长小店,一个姑娘在店里静静地在制作手工艺饰品。仿古的小物件可爱漂亮,称银子可以撒点儿。
【米念】
“米念”意为传递米粒大小的念想,是创办于2008年的独立设计品牌。用“提问”的方式切入日常生活的脉搏,将大家对米念的回应转化成设计品。米念,食物创作室,这里的一切都与时间,情感和味道的生活方式有关。 
米念
题外话:地址等我就不重复写了,都在一条街上,点评搜店名,信息俱全,比我说强太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行走江湖-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